中小事务所业务创新探索
【摘要】湖北五环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环事务所)在盘活“僵尸企业”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如何签订合同,如何成立债权委员会,如何主导债权委员会有效开展工作,如何利用注师的“术业专攻”优势招商引资,如何把自身的收益和企业的发展挂钩起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体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愿与基层的中小事务所分享。
【关键词】创新、突破、收益、担当
连续的经济下滑形势,民间借贷纠纷四起,集资诈骗案情频发,导致了一大批的“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生产要素。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去库存、供给侧改革措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中介行业的传统政策性红利市场越来越窄,尤其是基层中小事务所如何面对危机、抢抓机遇、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的步伐,已成为注会行业需要迫切关注的课题。湖北五环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环事务所)在盘活“僵尸企业”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体验了如何签订合同,如何成立债权委员会,如何主导债权委员会有效开展工作,如何利用注师的“术业专攻”优势招商引资,如何把自身的收益和企业的发展挂钩起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愿与基层的中小事务所分享。
一、有舍才有得
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先要学会舍得,先舍后得,无舍不得,舍得小坛小罐就能获得大锅大灶。在债转股业务执业中,我们不应以一城一池计得失,要敢于舍弃按收费标准做业务的执业观念,不要把能力和精力纠结在收费标准与折扣上。要学会用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效益换取更高的收费。
注会行业自1999年实现全面改制以来,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之路,政策红利越来越弱化,市场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事务所前些年经常叫嚷的互相杀价、低价搅活的现象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市场需要的不再是低价服务而是效益服务和责任服务。这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能否满足客户的委托目的,在服务责任上能否有与客户共进退的担当。突破传统思维,首先要突破收费第一的工作思路,要敢于把收费不作为核心问题和客户纠结,用能力和责任赢得信任,自然会获得超额收益。
案例:五环事务所自2015年至2016年7月,签订了三份帮助企业债务重整、生产自救的委托合同。每份合同收费为企业债务总额的1%。收费形式为风险收费,订合同时收取总额的10%作为前期尽职调查的费用。这之前注师已完成了同企业、债权人各个层面的沟通,了解了企业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企业陷入困局的主要原因,并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了重整方案的可行性展望,提出了初步的工作框架方案。方案第二步是指导成立债权管理委员会,分工协作,并招商引资,在恢复生产自救时收取收费总额40%的服务现金。剩余50%的收费作为股份投入服务企业变成风险收益部分,附加条件是承包重整后的企业整体财务工作。
五环事务所用一个注师带一个助理在一年多时间里,从尝试到成功,帮助三家企业化解了4.1亿的债务,合同收费超过400万(其中风险收费300万),外加后期的财务承包(一般一个企业30万左右一年)收益。财务承包目标是帮助企业经过3-5年的运作,进入资本市场,事务所的风险收益就能实现数倍的放大。五环事务所在尝试初期和企业谈合同时完全抛开了所谓的行业收费标准,用风险收益获得企业的信任,换取超值服务合同。僵尸企业为了走出困境,跟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寻医一样,一个医生出现并救活了这个病人,病人是不会跟你计较药费的。一个注师能把一个“僵尸企业”救活,企业看中的是注师的业务能力,一个事务所能和投资人荣辱与共,投资人看中的是事务所的责任担当,至于收费多少已经不再是合同的核心问题了。如果事务所工作做到把收费不当核心,那就没有什么危机可言了,处处是生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师是万众中的佼佼者应该走在创新的前端。
二、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很关键
做债转股的重整业务,注师除了专业审计能力,更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面对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如何组建债权管理委员会,如何同债权人沟通,如何利用注师的专业能力主导债权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来实现重整方案,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好债权管理委员会。债权人鱼龙混杂,想法千奇百怪,思想很难统一。其中有蛮横不讲理的、见面就要拚命的、财大气粗很张狂的、阴阳怪气摸不透深浅的,形形色色,各怀目的。如何把一盘散沙的债权人组合成齐心协力的债权管理委员会,是很棘手的问题。和债权人充分沟通、观察、记录他们的诉求,通过判断分类、选取各种类型的代表,换位思考,交心谈心,逐步达成共识,邀请典型代表进入债权委员会管理层,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让债权人充分参与重整事务,让他们知道重整的难度,促成他们理解注师的工作,放弃个人的诉求,不遗余力支持重整工作。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债权管理委员会的人选非常重要,人员选对了,对注师开展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步是对债权委员会成员进行分工,成立各个工作小组。经过推荐挑选由原企业生产部门人员组成生产自救小组,配合注师拿出切实可行的恢复生产的方案;由德高望重的债权人组成职能部门联络小组,负责与政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联络,配合注师针对各种问题写成书面请示报告,争取得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由小贷公司、民间借贷人员和银行代表组成金融工作小组,负责贷款展期和筹集生产自救的应急资金;由律师及涉讼的债权人代表组成诉讼纠纷处置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涉讼扯皮事宜,保证重整不被强制终止;由注师、政府代表和原企业负责人等组成招商引资工作组,负责引进项目和资金,这个组是企业债务重整、恢复生产、自救成功的核心工作组。
二是要科学制定多赢的工作方案。所有债权管理委员会各工作小组的工作都源于注师的前期尽职调查,对债权转股权的可行性分析,对招商引资的收益预测,这些工作都要花费注师大量的精力。没有详实的可研数据,不能获得债权人的理解,没有效益预测就不能引进新投资人。政府不可能对 “僵尸企业”再投资,但为了社会稳定,作为新的招商引资形式给予支持是可能的。要债权人再出钱,从财力和心理两个方面都难以接受,债权人追债无望、认识到只有全力参与重整才有希望,比较得失后在重组中分配股权比例时是可以做出一定让步的。这对招商引入新的投资人就有了吸引条件,关键是注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出多赢的方案。
三是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注师处理复杂的债转股业务要有外科医生一样精准的技术。注师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做手术的主刀医生,工作方案要全面、有效。通过方案实施,做到被重整的企业能摆脱债务困境,债权人能看到收回债权的希望,新投资人充满回报的信心,参与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能获得显著的工作绩效等等。这些都要体现在工作方案中,很显然要完成这样的方案,注师只有审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债权管理委员会比喻是一个手术团队,那注师就是这个团队的主刀医生,每一刀都要精准,每一个治疗方案都要能刀到病除。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债转股业务非常复杂,对注师的非审计领域的能力要求很高。“僵尸企业”肯定有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然不会成为“僵尸企业”。在债务重整工作中,作为“主刀医生”的注师,应当敢于迎接任何挑战,勇于直面复杂的问题,乐观对待,创新思维,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盘活“僵尸企业”的指导政策,最高法在今年6月份召开了专门的全国视频会议,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对于通过债务重整有希望盘活的企业,要集中资源尽量重组盘活。二是对无法盘活的企业要快审快结,完成破产程序,释放生产要素。所以不论多复杂的企业进行债务重整,无非两种结果,一种盘活,一种破产。注师在实践中要学会轻松对待复杂问题,尽量简单化,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制定方案,不能在“假如…”的思维中停滞不前,要善于用“非禁即入”的法制思维,快刀斩乱麻处理问题。
有位著名企业家自勉,“企业家不读书,不会读书,读不懂书,这一条就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思维的深度及未来发展的广度,也就失去了讨论战略、策略的资格。”感于此言,我们注师更要博学。我们不但要会读书,读得懂书,还要读得懂企业,读得懂企业家,读懂了他们,我们就有了用武之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企业的“生老病死”,事务所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我们要跳出审计的传统框框,不仅会审出问题,还要能解决问题,把事务所办成企业的医院,每个注师都是企业的专职医生。唯有如此,事务所才能创新突破,在任何危机中都能实现自我救助,与时俱进的发展。
(撰稿人:湖北五环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章伟舟)